重阳安康 · 福寿长久
Share
金风送爽、丹桂飘香,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如期而至,这也是中国传统的秋日佳节。重阳节也被称为登高节、重九节、晒秋节、茱萸节、菊花节等。此日与除夕、清明节、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。
《易经》中 “九” 为阳数,九月九日两九相重,故名 “重阳”。此日,阳气达到极致,是驱邪荡秽、扶阳固本、祈愿的重要时刻。
重阳节的由来
当时,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,人们祭飨天帝、祭祖,以表达对天帝、祖先恩德的感激之情。古代道士追求长生,采集药物服用,这一传统也影响了重阳节的习俗。
重阳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。早在战国时期,人们已经在秋收之后举行庆典,表达对丰收与自然的感恩。《吕氏春秋・季秋纪》中记载:“(九月)命家宰,农事备收,举五种之要。藏帝籍之收于神仓,祗敬必饬。”
到了汉代,《西京杂记》中记载西汉宫人贾佩兰所述:“九月九日,佩茱萸,食蓬饵,饮菊花酒,云令人长寿。” 由此重阳节有了求寿之俗。
到了唐代,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,历经千年,依是中国人心中的秋日象征。
重阳节的习俗
古人云:“登高以望远,饮菊而延年。” 每到这一天,人们或携家人郊游赏秋,或登上高处极目远眺,将山河秋色尽收眼底;有的插茱萸、赏菊花、品重阳糕、饮菊花酒,在金秋的风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。
菊花与茱萸:秋的象征
重阳时节,菊花盛放。古人视菊为高洁与坚韧的象征,寓意“花中隐士”。在诗人的笔下,菊花不仅是秋天的主角,更代表了清雅、坚守与长久的精神。
而茱萸,则因其香气清新,被认为有助于驱散秋日的凉意。重阳佩茱萸的习俗,寓意健康平安,也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关怀。
登高远望:人与自然的对话
“登高”是重阳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。古人认为登高可以“避灾纳福”,但更深层的意义,是从自然之高处,重新审视生命与天地的关系。站在山巅俯瞰大地,视野的开阔让人心境澄明,也象征着对未来的展望与心灵的升华。
现代人或许不再执着于“登高避祸”,但走进山野、亲近自然的仪式感依然让人心生宁静。那一刻,我们与秋风同息,与山川同心,仿佛重新找回了内在的平衡。
情感的节日:感恩与团聚
重阳不仅是登高赏秋的日子,更是一场关于感恩与长久的节日。
“九九”象征长长久久,寓意家庭幸福、亲情绵延。许多人会在这一天陪伴长辈、传递祝福,表达感恩与思念。
在这浓郁的秋意中,重阳节提醒我们:要珍惜团聚的时光,感受岁月的温柔;在感恩与回望中,让生活更有温度。
秋之韵 · 心之安
重阳,是秋的仪式感。它让我们在收获的季节里,学会放慢脚步,感恩自然,感悟生命。
当我们登高望远、观菊赏秋时,其实也在向内心攀登,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清澈与安然。
让这份来自东方的秋日雅韵,成为每个人心中一抹宁静的能量。
让我们以感恩之心祝福长辈安康,也祈愿自己与世界保持平衡与宁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