霜降|秋意尽藏,冬将至
Share
一、节气概述
霜降,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八个节气,秋季的第六个节气。
斗指戌;太阳到达黄经210°;时间通常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-24日。
此时气温骤降,昼夜温差加大,露水凝结成霜,是秋向冬过渡的重要节令。
民谚云:“寒露不算冷,霜降变了天。” 北方地区“一夜入冬”,黄河流域初见白霜;南方虽未及冰寒,亦凉意渐浓、秋意深重。
霜降至,寒意起。草木黄落,天地肃清。
二、霜降三候
古人将每个节气分为“三候”,以物候变化记自然之序。
· 一候豺乃祭兽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载:“九月中,豺乃祭兽,以兽祭天,报本也。”
豺狼捕猎,将所获猎物陈列如祭,古人视为“祭秋金之义”,象征肃杀与归本。
· 二候草木黄落
《礼记·月令》曰:“季秋之月,草木黄落。”
霜降后,树叶枯黄飘零,化为沃土,以待来年。层林尽染,是秋的谢幕曲。
· 三候蜇虫咸俯
《逸周书·时训解》:“霜降之日,蜇虫咸俯。”
蜂蝶隐迹,蛇熊入洞,虫豸垂头,万物蛰伏以养精待春。
三候之变,述尽自然的收敛与沉静。
三、霜降节气习俗
· 饮酒赏菊
《燕京岁时记》云:“霜降前后,士大夫设宴赏菊,谓之‘菊花会’。”
文人饮菊酒、赋菊诗,以延寿、以自省。
· 登高观红叶
《岁时百问》载:“霜降登高山,赏红叶,令人寿。”
京西香山、南京栖霞、长沙岳麓,霜后红叶正盛。
· 贴霜降贴、照田蚕
南方民俗,于门上贴红纸书“霜降”二字避邪;
蚕农燃火照田,祈蚕花丰收。
· 吃柿子
《帝京景物略》曰:“霜降食柿,不会流涕。”
此时柿子皮薄如纸、汁甜如蜜,滋阴润肺。
· 迎霜降嫁娶
古人以戌月属库,寓意“成事收功”,霜降前后宜嫁娶、纳采。
民间霜降习俗,皆源于顺时、应天、安生之道。
四、霜降养生之道
· 起居养阳:早卧早起
昼夜温差大,应护足暖颈;
睡前泡脚以艾叶、姜、花椒煎汤,可温通经脉。
· 饮食调养:平补温润
宜食芝麻、栗子、红枣、柿子、胡桃,
以润肺、养阴、护阳。
忌辛燥,慎食生冷。
· 情志调心:安宁静气
秋气肃杀,应收敛心神。
可抚琴、书法、抄经,以清心明志。
· 导引按跷
《陈希夷二十四气坐功图》载:
“丑寅时正坐,举两臂上托,左右各三五度,叩齿吐纳。”
主治风寒湿痹,养脊强腰。
· 艾灸调气
肺俞:宣降肺气,防风寒;
关元:温阳固本;
足三里:健脾补气。
秋收冬藏之交,养阳以御寒,养阴以安神。
五、文化意象:霜华满地,万物毕成
《孝经援神契》曰:“秋分后十五日,斗指戌,为霜降。”
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记:“季秋三月,青女乃出,以降霜雪。”
青女为霜神,洒霜如絮,洗尽尘氛。
唐·元稹《咏廿四气诗》云:
“风卷清云尽,空天万里霜。
野豺先祭月,仙菊遇重阳。”
霜降,不仅是气候的转换,
更是生命节奏的一个“收”与“藏”。
一霜一夜秋声尽,
一柿一盏人心暖。
霜降,是“气肃而凝”的节点,是自然由盛转衰、由动入静的仪式。
当第一片霜落于枝头,不妨慢下脚步,煮一壶菊花酒,登高望远,看“霜叶红于二月花”。
在这万物归藏的时节,让心亦学自然——敛藏蓄势,静待春生。
推荐阅读: